由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第338期刊登了專訪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的文章--《加快推進稅收的發展與改革》。謝旭人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為落實十六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稅制改革要求,財政和稅務部門將從完善增值稅、改革企業所得稅、改進個人所得稅、完善消費稅制度等方面入手,積極穩妥地推進稅制改革。全文如下:
2006年4月7日,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在中央黨校作了題為《當前我國稅收發展與改革》的報告。記者就此采訪了謝局長。
記者:"十五"期間,我國稅收收入穩定較快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財力保障。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謝旭人:"十五"期間,全國稅收收入實現歷史性突破。稅收年收入2001年、2003年、2004年分別突破15000億元、20000億元和25000億元,2005年超過30000億元,達到30866億元。五年共入庫稅款109217億元(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未扣除出口退稅),年均增長19.5%,五年翻了一番多。稅收增收額2001年、2003年分別超過2500億元、3400億元,2004年和2005年連續超過5000億元。"十五"期間稅收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流轉稅和所得稅是稅收收入主體,所得稅對稅收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十五"期間,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累計完成60232億元,占稅收收入總額的55.1%,是稅收收入的主體。內資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以及個人所得稅累計完成25310億元,占稅收收入總額的23.2%,較"九五"期間上升6.6個百分點。
二是東部地區稅收收入比重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稅收收入增速明顯加快。"十五"期間,東、中、西部地區稅收收入占全國稅收收入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0.8%、15.5%、13.7%,其中東部地區收入所占比重較"九五"期間提高5.3個百分點。從增長速度看,東、中、西部稅收增速分別達到20.1%、18.3%和17.9%,分別比"九五"期間加快1.3、6.8和6.7個百分點。
三是國、地稅局稅收收入協調增長,地稅局收入增幅略高。"十五"期間,國、地稅局分別組織稅收收入75493億元和33724億元,增長19%和20.6%。
記者:近幾年稅收收入增長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長,這種情況如何解釋?
謝旭人:以2005年為例來分析,當年稅收增長20%,高于GDP增長近10個百點,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價格因素和統計口徑差異影響。稅收是按照現價計算征收的,稅收增長率是按現價計算的,而統計局公布的GDP增長率是按照不變價或者叫可比價核算的。去年按照可比價統計的GDP增長是9.9%,如果考慮價格因素,去年GDP現價增幅是14%,與去年稅收增幅20%的差距就大大縮小了。
第二,GDP結構與稅收結構之間有差異。GDP由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組成,而稅收主要來源于二、三產業特別是來源于第二產業。去年三次產業現價增長率分別為8.4%、16.6%和12.9%,如果把*產業的增加值去掉,二、三產業增加值現價增長要高于總的GDP現價增長,與稅收的現價增幅差距還會進一步縮小。
第三,外貿進出口對GDP增長與稅收增長的作用影響不一樣。外貿在GDP中核算的是進出口凈值(出口減進口),即進口作減項,出口作增項,所以進口數量越多,對于GDP減去的數字就越多。但是,進口體現在稅收上卻是增項,只要進口,就會有稅收。因此,外貿進口實際對GDP和稅收增長起相反的影響。這個影響在2004年更明顯,2005年稍弱一些。2004年進口增長36%,進口環節稅收增長32.9%,拉動稅收增長4.5個百分點。2005年進口增長12.7%,進口環節稅收增長13.9%,拉動稅收增長2個百分點。而不從稅收收入中扣除,作沖減財政收入處理。這也是稅收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一個因素。
第四,累進稅率制度對個人所得稅收入的影響。我國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實行九級超額累進稅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和承包承租所得實行五級超額累進稅率,這樣當應稅所得達到一定規模時,適用稅率提高從而使稅收收入呈現跳躍式增長,導致個人所得稅增幅往往會高于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第五,加強稅收征管因素的影響。全國稅務機關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管,防止跑冒滴漏,提高了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稅收征收率提高,促進了稅收收入隨著經濟發展穩定較快增長。即在稅法規定內,同樣多的經濟稅源,國家征到的稅收增加了,所以稅收增長高于對應經濟稅源的增長。同時,去年清理欠稅200億元,嚴厲查處偷騙稅案件,查補稅款367億元,也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