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穗府〔2019〕9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
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著力振興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根據《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訂版)》,結合我市實際,對《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落實廣東省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穗府〔2018〕3號)進行了修訂,形成本實施意見。
一、降低企業稅收負擔
1.在國家、省規定的稅額幅度內,降低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準,稅額標準下調至3-15元/平方米,工業用地稅額標準為非工業用地稅額標準的50%左右。執行全省車輛車船稅適用稅率降到法定稅率*低水平的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列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按照省的規定,降低符合核定征收條件企業的購銷合同印花稅核定征收標準。(責任單位: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3.支持符合條件的省內跨地區經營制造業企業的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實行匯總繳納增值稅,分支機構就地入庫。(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4.按照省的規定,將契稅納稅期限統一調整到辦理房屋、土地權屬變更前。(責任單位: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5.居民企業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按國家規定的*低應稅所得率確定。(責任單位:廣州市稅務局,市財政局,各區政府)
6.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將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6%降為13%。(責任單位:廣州市稅務局)
二、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7.在編制年度土地利用計劃時對先進制造業項目予以統籌保障,積極支持我市重大產業項目申請用地指標獎勵。劃設我市工業用地控制線。劃定工業產業區塊作為我市產業保護范圍,除因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綠地和廣場、租賃性住房等公共利益需要外,位于產業保護范圍內的工業用地面積原則上不得減少;確需調整的,應以產業區塊為平衡單位,在空間布局更優化、產業用地規模不減少的前提下進行調整。“三舊”改造土地及省追加的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優先保障先進制造業需求;納入省、市相關“十三五”規劃的制造業項目相應享受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待遇。(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8.屬于我市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的制造業項目,土地出讓底價可按所在地土地等別對應工業用地*低價標準的70%執行。(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9.允許對工業項目按照規劃確認的用地圍墻線內面積出讓。(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10.工業用地出讓*高年限為50年。工業用地使用權先租后讓的租賃年限不得超過10年,與后續出讓年期之和*高為50年。彈性年期出讓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不得超過20年。先租后讓和彈性年期出讓具體年限由相關區根據項目所屬產業、企業自身實力、企業意愿及發展計劃等情況確定。(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11.以先租后讓方式供應的工業用地,租賃期滿達到合同約定條件并通過績效評估,原租賃企業可申請轉為協議出讓。(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三、降低企業社會保險成本
12.執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14%的相關規定。(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13.繼續執行失業保險用人單位基準費率從1.5%降為0.8%的政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14.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一體化,逐步降低單位費率,并按國家和省的統一部署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在2020年前將職工社會醫療保險單位繳費費率從8%逐步降到6.5%左右。(責任單位:市醫保局,各區政府)
15.執行調整后的工傷保險八檔差別基準費率政策,并對執行新費率后行業基準費率升高的,實施階段性下調措施。(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四、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16.落實省售電側改革試點工作,降低用戶市場準入門檻,組織用電企業積極參加電力市場交易,支持高新技術等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增加交易電量規模。(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17.根據國家和省的部署,落實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征收標準降低25%的要求,督促自備電廠承擔政策性交叉補貼。落實省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政策,降低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在全市開展規范清理電網和轉供電環節收費工作,使降低電價政策紅利落實到終端用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18.精簡企業用電工程業擴配套項目審批流程和時限,實施并聯審批,確保企業用戶接電時間壓減至80天以內,其中規劃施工報建時間壓減至30天以內。對具備電力承裝資質的企業所承建的電力建設項目,供電企業均應同等待遇接入電網并及時送電。(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
五、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19.按照省的要求,我市境內省屬國有交通企業全資和控股的高速公路路段,試行合法裝載貨運車輛通行費使用國標粵通卡支付,享受八五折優惠。(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20.在部分市屬國有全資的高速公路路段(包括廣河、廣明、增從、新化快速等),實施合法裝載貨運車輛通行費使用國標粵通卡支付,享受八五折優惠。(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國資委)
21.按照省的規定,停止申報新的普通公路收費項目。(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
22.按照省的要求,組織開展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試點研究。(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各區政府)
六、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3.鼓勵制造業企業充分用好國家政策性銀行優惠政策。積極開拓境外資金渠道支持制造業發展。鼓勵大型骨干企業設立財務公司,為上下游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服務。(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管部,廣東銀保監局,各區政府)
24.對科技型企業,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給予20萬元補貼;與券商簽訂推薦掛牌新三板協議的,給予50萬元補貼;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給予資助。(責任單位:市科技局、財政局)
25.對于我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發展,按照廣州市金融發展專項資金有關政策給予獎勵補貼。(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局)
26.鼓勵銀行、商業保理公司、財務公司等機構為制造業核心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對幫助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相關企業擇優進行支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管部,廣東銀保監局,各區政府)
27.提供便利高效的股權出質登記服務,鼓勵企業利用股權出質方式拓寬融資渠道。(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28.進一步健全中小微企業融資政策性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推動有條件的區建設區級政策性擔保公司,市財政每年安排資金,對新設立和新增資的區級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按不超過區財政新增出資額40%的比例配資,形成科學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各區政府)
29.支持中小微企業利用融資租賃業務進行設備升級換代,提高產業層次和科研水平。(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地方金融監管局、商務局,各區政府)
30.依托“數字政府”改革,加大涉企政務信息公開力度,便利征信機構和金融機構獲取企業信用信息。(責任單位: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營管部,市發展改革委、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各區政府)
七、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31.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開辦企業審批時限壓減至4個工作日;工業投資項目核準辦結時限壓減至10個工作日;工業投資項目備案辦結時限壓減至3個工作日。(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32.全面推廣應用“粵省事”辦事平臺,持續優化和完善電子證照庫,實現政府部門各類審批信息共享共用。(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
33.落實對省權限范圍內的12類工業產品實行“先證后核”審批模式、4類工業產品實行“承諾許可”審批模式的獲證企業的后續監管職能。根據省有關許可證簡化審批的要求,對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容器、耐火材料產品實行“先證后核”審批模式;對直接接觸食品的材料等相關產品(壓力鍋)的發證和許可范圍變更申請實行“審查許可”審批模式,延續申請實行“承諾許可”審批模式。(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34.優化環評審批流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在施工許可階段完成,與項目立項、規劃用地、初步設計等環節實行并聯審批,不作為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的前置條件。每年公布年度可提供、已進行區域環評并明確工業類型的用地目錄。(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
35.對已依法辦理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等審批手續的產業園區,其符合條件的入園建設項目,在辦理施工許可手續時,除涉及工程安全生產方面的材料外,可由各區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優化程序辦理。其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可根據產業園區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查意見予以簡化。(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
36.依托省統一的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平臺,推動我市中介服務網上展示、網上競價、網上中標、網上評價,加強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37.對政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開展與本部門行政審批相關的中介服務進行全面清理,原則上全部完成轉企改制或與主管部門脫鉤。(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市委編辦,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38.落實省的政策,推動涉企工業數據的歸集和共享,及時跟蹤監測制造業發展情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39.及時修訂我市與先進制造業等現代產業發展特點和要求不相適應的產業準入標準、規范。(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八、支持工業企業盤活土地資源提高利用率
40.允許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物業產權按幢、層的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用于引進相關產業鏈合作伙伴的產業項目,具體由各區政府認定。(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41.允許條件成熟產業園區內的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按幢、層等固定界限為基本單元分割登記,進一步完善園區產業鏈條。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工業物業產權分割政策,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工業物業產權分割工作。(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42.在符合規劃和區域產業發展政策、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在工業用地、倉儲用地上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和利用地下空間,提高容積率、建筑密度的,不再征收土地價款差額;對城市更新用地發展新型產業(包括M0產業用地M0產業用地:新型產業用地,是指為適應創新型企業發展和創新人才的空間需求,用于研發、創意、設計、中試、檢測、無污染生產等環節及其配套設施的用地。),按照新型產業用地政策計收土地出讓金。(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
43.我市*、省級開發區建設高標準廠房和工業大廈,在竣工驗收后,經確認容積率超過2.0的,由我市向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返還其使用的用地指標,返還的用地指標分配給對應的區。(責任部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44.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大力推進“工改工”項目建設。(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45.積極爭取成為省支持解決重點制造業企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的試點城市,加快完善用地規劃調整、補繳土地出讓金等相關用地手續,所需用地指標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中優先安排。對手續齊全的用地,不斷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效能,優化網上預約、現場取號雙軌制服務,*長登記時限不超過20個工作日。(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各區政府)
46.支持大型骨干企業開辦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非營利性院校的相關用地允許參照公辦教育類別以劃撥形式提供。(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教育局,各區政府)
九、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47.爭取省財政資金支持,充分發揮現有市、區科技、產業資金等相關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對汽車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軍民融合等方向的制造業予以重點培育支持。對上述制造業的標志性重大項目落地、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兼并重組、顛覆性創新成果轉化等按“一項目一議”方式給予支持。(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財政局,各區政府)
48.對接省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實施市重大科技專項,創新項目形成機制,簡化項目管理流程,加強統籌協調,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掌握一批前沿核心技術,全面提升技術供給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49.到2020年5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相關優惠政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50.在2020年前對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給予重點支持,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可享受技術改造事后獎補(普惠性)政策。(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51.大力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引導我市企業認證“廣東優質”品牌。(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場監管局,各區政府)
52.開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試點,推動新工藝新技術應用。(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53.探索建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引導資源向優質企業和優質產品集中。(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國資委、市場監管局、統計局,廣州市稅務局,各區政府)
54.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引導并支持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支持工業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應用降低生產與經營成本。(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十、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支持力度
55.建立重大制造業項目協調機制,重大項目由市、區領導掛鉤服務。(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商務局、林業園林局,各區政府)
56.積極向省爭取引進重大產業項目用地指標獎勵。(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各區政府)
57.環境影響評價、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節能評價等要在重大產業項目論證階段提早介入,同步開展并聯審批。(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
58.重大制造業項目投產后,對企業高管、研發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等實行分類激勵措施,加大對重大制造業項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
59.統籌協調市屬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根據重大制造業項目用人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責任單位:市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區政府)
各牽頭單位自本實施意見印發之日起1個月內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并結合省的政策,認真組織實施。各區、各相關部門要按分工宣傳貫徹落實省、市政策,并將落實情況于每年12月底前報送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由該局匯總報告市政府,市政府視情況對有關單位開展專項督查。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16日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