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很“硬氣”,擁有國內*大硬質合金材料產業集群,聚集鏈上企業300余家,規模超500億元,長期占據著亞洲*大硬質合金生產基地的頭把交椅。
近年來,株洲在硬質合金產業領域持續發力,規劃建設總投資超300億元的湖南先進硬質材料產業園,沖擊千億產業規模和“世界*”目標。
今年的一系列動作,也表明了產業集群的雄心壯志。9月,荷塘區硬質合金產業集群順利入選2024年度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0月,2024中國·株洲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國際博覽會開幕。11月,阿諾集團株洲刀片產業園開園。12月,株洲歐科億切削工具產業園開園。
硬核的產業夢想之下,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的軟肋在哪里?何時邁上千億門檻?在新的競逐中,又如何保持自身的產業地位?何時能沖進高端局,與瑞典山特維克、美國肯納金屬等巨頭同臺競技?
01、株洲有多“硬氣”?
某種程度上,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的“硬氣”,可與軌道交通產業媲美。
有人曾如是形容:“在株洲,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聚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的上萬個零件。同樣,在株洲,一杯咖啡的時間也能聚齊譜系*齊全的硬質合金產品。”
底氣,源于實力。
龍頭企業是“中國硬質合金工業的搖籃”。株洲硬質合金集團(以下簡稱株硬集團)不僅產出新中國*塊硬質合金,還為產業播撒了“蒲公英種子”,遠至四川自貢硬質合金廠、江西鎢業和廈門鎢業等國內大型硬質合金企業成立之初,株硬公司都曾派出技術團隊援建。
腰部企業有2家上市企業。全國硬質合金行業10家上市公司,株洲占了2席——株洲歐科億數控精密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精密)。
梯隊底盤扎實。截至目前,株洲擁硬質合金企業有307家,占全國行業的35%。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44家,*制造企業單項冠軍(產品)4個,省級單項冠軍產品11個,中國造隱形冠軍企業3家、時代匠人企業1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7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4家,上市和掛牌企業36家。
這300余家鏈上企業,貢獻了全國四成以上的硬質合金,超10萬個品種,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3年,株洲硬質合金產業集群營業總收入575億元,同比增速2.5%,在全國行業占比超40%,規模位居亞洲*。
企業梯隊建制完備,人才隊伍亦如是。
院士有中國工程院黃伯云、柴立元、邱冠周、姜濤,專家有30余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硬質材料行業的科技大咖,高技能人才有近100名博士、6000余名的工程技術人員,產業工人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等3所高等院校為產業提供專業人才,湖南省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等9所職業技術院校對企業人才提供訂單式培養。
這樣一支以院士領銜、一批專家領軍、國務院特貼專家支撐、工程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組成的人才創新梯隊,讓株洲腰桿特別硬。
憑借這塊“工業的牙齒”,株洲牢牢立住工業之都的人設,也有了打造世界硬質合金之都的目標。
02、為什么要追問?
目標與現實的距離長期存在,讓人不禁追問:株洲硬質合金產業是否到了發展瓶頸期?
目光朝內。同城發跡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早已晉升千億產業,以北斗產業、半導體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后來居上,成為株洲下一個千億產業的熱門選手。擁有70年底蘊的硬質合金產業何時沖上千億臺階?
目光朝外。前有瑞士山特維克等世界*企業遙遙*,后有江西贛州、浙江溫嶺、江蘇蘇州、福建廈門緊追其后,發展硬質合金產業且勢頭強勁。
無論是內卷還是外卷,株洲硬質合金產業都必須要突破現狀。
“要突破千億,躋身世界*,關鍵要找到軟肋,補齊短板。”株洲市硬質合金產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忠健說。
03、增長空間在哪里?
有“一杯咖啡時間”的實力,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為何沒有像軌道交通產業那樣,迎來千億產業的命運?
與軌道交通產業整機制造的發展邏輯不同,硬質合金材料產業輸出的主要是零部件產品。前者意味著產品集成和系統集成,主機廠可以帶動龐大的產業鏈,后者300多家企業產品大多是在同質化競爭。
行業屬性決定了硬質合金產業不能像軌道交通產業那樣,有整機制造龍頭企業起到牽引和帶動作用。包括株硬集團在內的300多家企業,主要產品都是刀片、刀具等零部件,規模上不去,產業協同作用也有限。
這是軟肋,也是空間。“向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轉型來獲取新增長空間。”株硬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姚興旺認為。
同為頭部企業的株洲鉆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社權曾表示,硬質合金產業鏈包括材料鏈、裝備鏈、服務鏈,只有三鏈融合才能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打造株洲硬質合金產業鏈高端品牌形象。
縱觀瑞典山特維克、美國肯納金屬等世界*的刀具生產企業,都是*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2023年,瑞典山特維克營業總收入達到873億元,主要業務就是提供制造與機械加工、采礦與巖石解決方案。
向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轉型,不僅可打破株洲硬質合金產品集中在低端產品市場的限制,打通從材料—工具—終端用戶產業鏈,還能真正實現產業協同。
“真正的產業鏈,不應該只是地域意義上集聚,而是有協同效應的,能握指成拳。”張忠健說。
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就像主機廠角色,帶動配套企業實現標準化供應,提升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帶動株洲硬質合金產業整體走出去。
株硬集團、華銳精密已經入局。去年,它們*以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的身份,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攻城略地。“雖然只是試水,但已經邁出轉型*步。”上述企業負責人說。
04、從“亞洲*”到“世界*”有哪些硬骨頭要啃?
如果說,“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的轉型思路,突破了增長的邊界,打開了硬質合金產業發展格局,指明了從“亞洲*”到“世界*”的方向,那么,要成為服務商,成為高端玩家,株洲至少還有兩塊硬骨頭要啃。
有一個舍近求遠的尷尬事實——
作為亞洲*大的硬質合金生產基地,株洲300多家鏈上企業,但65%以上碳化鎢粉等原料都是從外地采購甚至高價進口。
“就像咖啡粉品質直接影響咖啡口感,原料供應量和品質不穩定,容易被人掐住脖子,所以世界*刀具企業都有自己原料基地。”張忠健表示。
但株洲并非沒有提供原料的能力。
為提升碳化鎢粉產量和質量,2021年年底株硬集團的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竣工投產,年產量可達到6000噸。今年年底,超細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預計竣工試生產,年產量可達3000噸。
“根據前期調研摸底,年產量近萬噸的碳化鎢粉完全可以滿足株洲本地企業的需求,株硬集團致力為株洲硬質合金產業提供原料支撐。”姚興旺說。
“品質、價格相當的話,我肯定愿意跟家門口的伙伴合作,溝通、試錯成本都低很多。”華銳精密董事長肖旭凱表示,該公司每年僅碳化鎢粉購買費用就上億元。采訪當天,恰逢株硬集團營銷負責人上門,與華銳精密商談原料采購業務。
也許不久,株企就不用再舍近求遠了。
另一個則是“近水樓臺未先得月”的故事。
找高端市場,株洲航空動力產業就是現成的甲方,有一次有株洲硬質合金企業負責人去考察洽談時,美國肯納金屬的技術員比株企更熟悉生產線流程和對硬質合金刀具要求。
其實,在株洲“3+3+2”現代產業體系中,其他產業與硬質合金產業良性互動的“近親”案例并不鮮見。
“我們一直是株洲硬質合金產業鏈可靠穩定的合作伙伴,從以前以進口硬質合金刀具為主,到現在國內硬質合金刀具供應超過50%,國內硬質合金產業有明顯進步,但還是要看到有耐用性稍差、供貨周期長的不足。”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監王新曾表示。
為何肉看得見吃不著,或者吃到了咽不下?
當產業不斷升級,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與通信、航空航天等*產業對高端硬質合金需求不斷增長。長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的株洲硬質合金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沒跟上市場需求,甚至有些企業還停留在作坊式生產,品質穩定性缺乏保障。這是甲方冒不起的風險。
硬質合金刀具都是批量生產,每一批質量可能存在參差,但汽車制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應用領域,對刀片品質穩定性的要求,是*基本也是*核心的訴求之一。“硬質合金產業制造智能化不是錦上添花,是關鍵。”張忠健說。
機會是靠實力爭取的。
一些領軍企業已率先示范。株硬集團的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榮獲2024年度全省智能制造標桿車間。“全自動數智化改造,讓質量更穩定,讓生產更高效精準。”株硬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了打入中高端市場,華銳精密不斷加大投入。去年,投資4.5億元建設精密數控刀具數字化生產線,打造智能制造工廠。2021年至2023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13%、6.91%、7.66%,并在航空航天、重型裝備、消費電子等應用領域的刀具開發取得成果。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與多家高校合作開展研發項目,共同攻克各類研發課題。
近年來,關鍵領域推行國產替代,給有備而來的株企提供了機會。
“有企業已經拿下了航空領域的硬質合金刀具的試生產訂單,建立了生產線,雖然目前還在驗證期,但我很有信心株洲刀具會支棱起來的。”張忠健說。
05、硬質合金產業沒有天花板
如今,被賦予打造先進硬質材料*產業集群的更重要使命后,株洲硬質合金產業更是打開想象力,找到了破圈躍升的通道。
材料二字提供了想象空間。硬質合金的“用武之地”,也不該囿于工業領域。
株洲明日硬質合金有限公司的防滑釘芯便是硬質合金技術轉移至民用產品的典型。該公司研發生產的硬質合金做成的防滑釘芯和外套(鋁或鋼)組成的防滑釘,均勻鑲嵌在輪胎表面,就生成了防滑輪胎,目前已出口至俄羅斯、瑞典、挪威、芬蘭等地,技術和市場占有率均是全球*。
遵循聚焦、裂變、升級的思路,硬質合金向材料的轉變,打破傳統的工具之用的思維限制,擴展了空間,有望成為很多基礎性產業的基礎。
*帶來了能級能量。株洲近年舉辦的中國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國際博覽會、設立直面全球客戶的株洲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國際交易中心,都讓株洲硬質合金產業站在聚光燈下,為中國制造代言。
正如株洲主政者所言,株洲硬質合金產業沒有天花板,只有需要產業鏈延伸和產業投資的思考。
不妨大膽猜想,株洲硬質合金千億產業規模并不遙遠,甚至萬億也可遐想。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