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人造超硬材料生產大國,超硬材料不僅具有工業磨具加工用途,而且可以用來生產人造鉆石;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河南是我國超硬材料的主要產地,但產業大而不強,在國際價值鏈中處于低端位置。本文分析了河南人造超硬材料的產業發展狀況與存在問題,視之為優先發展的產業選項,圍繞產品的技術標準與國際市場,給出一系列產業治理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造超硬材料;培育鉆石;產業政策
當前,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超硬材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這是加快超硬材料產業基礎*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產品供給高端化的*好時機。超硬材料俗稱“人造金剛石”,除了廣泛的工業用途以外,又可以作為“培育鉆石”用于鉆石首飾加工。河南的超硬材料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主要生產基地集中在商丘柘城、南陽方城、以及許昌等地,形成了我省不可多得的優勢產業集群。
近年來,伴隨著行業技術的進步,超硬材料相關產業鏈具有兩條發展路徑,一是工業用途。我國新興產業與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戰略,離不開高溫合金、鈦合金、不銹鋼、硅材料、藍寶石、特種玻璃、超高強度鋼以及高溫結構陶瓷等新材料,而這些材料加工難度大、易磨損,為超硬材料提供了用武之地。人造金剛石所具有的優異性能,作為磨具加工材料是無法替代的。二是人造鉆石。人造或培育鉆石在晶體結構完整性、透明度、折射率、色散等方面已經達到了天然寶石級鉆石的標準,培育鉆石市場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成為鉆石消費領域的新興選擇。
一、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前景
國際上超硬材料生產主要集中在中國河南,國外生產企業數量較少,產量較低,其產品研發和應用主要側重在人造金剛石制品、金剛石復合材料等方面。我國的核心優勢在于鄭州“三磨所”研發的六面頂壓機,相較于其他國家使用的兩面頂壓機,六面頂壓機具有易操作、使用壽命長、設備價格低等特征。隨著六面頂壓機的技術進步與廣泛應用,超硬材料產業“世界看中國,中國看河南”的格局已形成。當前,超硬材料處于快速發展的風口期,主要表現在:
一是產業政策聚焦。超硬材料是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國務院《“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和國家發改委《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都把人造金剛石為代表的新型材料作為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產業。2016年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頒布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提出,要利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融資支持,發展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剛石。河南省政府《新型材料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中提出要以“超硬、超細、超純、超精”為方向,研發低成本、高精密人造金剛石,提高復合材料及超硬材料制品技術水平。
二是新興工業需求激增。人造金剛石在工業領域主要用于制作磨削工具、鋸切工具和鉆探工具等超硬材料制品,下游終端應用行業的技術升級和新興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石材、建材、陶瓷、玻璃、耐火材料、寶石、機械加工等傳統加工領域的技術與環保要求不斷升級,新興鋸切工具、磨具、鉆具、拉絲工具的使用量會持續增長,對上游材料需求也不斷增加。同時,金剛石性能的研究不斷深入,人造金剛石在半導體芯片、LED照明、光學元器件、醫療器械、精密或超精密機械的加工制作中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應用,新興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
三是消費市場逐步認可。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品牌消費、時尚消費成為消費潮流,造成了珠寶首飾行業繁榮。與此同時,人工培育鉆石憑借其質量、成本、環保、科技等優勢,成為鉆石消費的新興選擇。國際上,戴比爾斯、施華洛世奇等一批知名珠寶鉆石品牌商,利用其品牌知名度、時尚的設計理念和健全的銷售渠道,逐步將培育鉆石飾品推向消費市場。
二、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的存在問題
另一方面,超硬材料產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一些問題:
一是產業競爭失序。人造金剛石行業內存在較多規模小、技術水平低和研發能力弱的小企業,這類企業的大量存在導致同質化競爭,擾亂市場價格和競爭秩序,對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例如柘城縣培育鉆石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競爭格局,在柘城金剛石產業園除了兩家上市公司“力量鉆石”和“惠豐鉆石”,還有“鑫融超硬”“耀石石墨”“新航科技”“鋌鈺超硬”“光鑫超硬”“鑫銳超硬”“小飛象”“阿爾法”等在建擬建項目;培育鉆石板塊開始吸引機構投資者高度關注,需要提前對超硬材料進行產業治理,改變以往“一哄而上”“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的產業格局,力戒“瘋狂石頭”教訓。
二是存在技術壁壘。目前,國內產品多以本身性能分級,按照終端專業應用領域分級則較為少見;產品專用化、精細化程度不夠,高端產品結構占比和市場占有率較低。例如在培育鉆石領域,國內企業的高品級人造金剛石合成技術還達不到國外先進水平,只能以晶微粉原料出口。而美國、日本甚至印度則在高品級人造金剛石生產中占據優勢地位,享有更高的市場溢價。
三是新興產業波動。新興產業的技術創新較快,但也具有不確定和不穩定性。例如金剛石微粉的應用領域之一是光伏行業,對政策依賴性較強,因而新能源政策的變化會很快傳導到上游超硬材料產業。
四是市場受制于人。我國珠寶首飾出口規模較小,2019年為165億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降為118億美元。歐美珠寶市場的壟斷性閉環性較強,且長期掌控營銷渠道。英國的戴比爾斯公司控制著南非和全球40%天然鉆石儲量,為了保證巨額利潤,一直在分割“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兩個市場。早在1945年,美國司法部就對戴比爾斯公司提起多起反壟斷案訴訟,2004年,戴比爾斯公司終于承認故意與共謀操縱工業鉆石價格,并支付罰金1000萬美元。盡管如此,戴比爾斯公司仍然對培育鉆石“不理不睬”,排除在鉆石等級標準之外。
不過,近年來,培育鉆石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動態和趨勢。
一是產品標準松動。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改變了已使用62年的鉆石定義,承認實驗室培育鉆石也是鉆石。隨后,IGI、GIA等國際寶石鑒定機構相繼推出培育鉆石標準,并出具培育鉆石鑒定證書。面對培育鉆石的崛起,戴比爾斯公司不得不打破此前的冷漠態度,推出人造鉆品牌LIGHTBOX。隨后,施華洛世奇(Swarovski)宣布要打破傳統,擁抱培育鉆石。世界*大的珠寶制造商潘多拉(Pandora)則表示要全面棄用天然鉆石,改用培育鉆石,就連路易威登也推出了培育鉆石首飾系列。
二是投資熱情上升。國內證券市場上的“培育鉆石”板塊在2022年上半年有了大幅度上漲。“培育鉆石”原本是證券市場的“小眾投資”領域,目前A股有十只培育鉆石概念股,總市值約1400多億元,規模并不大,但在2022年4月27日至7月26日,市值已上漲71%;2022年下半年以來,盡管A股震蕩調整,“培育鉆石”仍上漲18.3%,這說明投資者對“培育鉆石”概念的廣泛接受與認可,資本市場一般具有前瞻性,投資者的積極態度必然會對消費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三、相關政策建議
綜上所述,當前應抓住以上有利時機,引導制定技術標準,強化產業治理;分類培育工業運用和消費市場,引導產能輸出,打破國際壟斷。
(一)國內國際標準制定。河南人造金剛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參與了人造金剛石微粉標準的制訂,但國內人造金剛石行業標準體系還未形成。培育鉆石技術不斷創新,產品質量標準也不斷推陳出新。為此,應一致對外,搶抓國際標準話語權。掌握國際標準制定權是破除各種各樣技術貿易壁壘的“利器”。
一是構建國內金剛石行業標準體系。結合“標準河南”建設,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的二元結構,鼓勵龍頭企業、“瞪羚”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將自主技術轉化為先進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與修訂,制定技術先進、經濟合理、*行業發展的國內行業標準與團體標準。在構建人造金剛石國家質量檢驗檢測的標準體系,健全國內檢驗檢測、質量標準、認證認可工作基礎上,申報國際質量認證體系。
二是建立以企業產品為主導的標準體系。以標準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掌控企業標準“話語權”。通過ISO認證和標準體系的運行,推動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的標準化突破。圍繞優勢技術推廣,制定關鍵零部件所需基礎材料標準、工藝標準。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行業標準的研制與對標達標活動,系統解決標準的銜接問題。
三是以標準專利促進技術創新。鼓勵頭部企業持續拓寬標準研制路徑,加強產學研合作,積極申報“標準必要專利”,利用專利開放許可制度,推動產業技術擴散,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檔次,增強出口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加大社會輿論宣傳。目前,大多數社會公眾對培育鉆石的國際壟斷渠道與價格操縱的手段還不知情、不知曉。為此,應抓住時事熱點,加大社會輿論宣傳,掌控社會“話語權”。
一是披露國際鉆石壟斷與操控的事實真相。比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后,南非人民要求英國王室歸還“非洲之星”鉆石的新聞引起世界主要媒體的關注,應以此擴大宣傳,還原“滴血鉆石”的暗黑歷史和國際資本的剝削本性,賦予培育鉆石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二是普及培育鉆石的科學常識。從制造方法與科學道理上說明培育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同質性,向社會公眾宣傳金剛石微粉與超硬材料的工業用途,讓消費者認識到培育鉆石是高科技的產物,擁有天然鉆石的外觀、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
三是規范宣傳用語。界定“培育鉆石”“金剛石材料”“超硬材料”等術語的內涵與定義,統一宣傳口徑,以此規范國內潛在市場。規范廣告用語,避免不當宣傳,凸顯傳統文化自信。弘揚中國愛情文化,以中國式的家庭觀與婚戀觀解讀“一顆恒久遠,真愛永流傳”的倫理價值,推廣“中國之心”。
(三)強化技術創新。加大對金剛石終端應用環境及裝備的研發投入,開拓人造金剛石磨具磨料應用場景,以新材料布局下游產業鏈,打造國內人造金剛石的供需內循環。擴大原料級產能,降低原料級金剛石價格和市場門檻;以此倒逼原料級生產企業不斷進行技術革新,改進工藝路線,增強市場競爭力。
一是重視知識產權的*功能。加快我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與各地金剛石產業集聚區的政企合作,引入“專利導航”政策,形成產業專利集群,強化技術優勢。成立河南超硬材料產業聯盟和商會,加強產業內部協調與自律,制訂培育鉆石產業發展規劃,提前對培育鉆石進行產業布局。
二是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大力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和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建立“微成長、小升規、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創建“省長質量獎”,以產品質量標準來提高產業競爭門檻,規范產業競爭秩序。
三是提升創意設計能力。借鑒景德鎮“陶瓷學院”和騰沖“珠寶學院”的經驗,依托地方高校,聯合成立“珠寶學院”,逐漸發展成多層次、多種類型的珠寶教育、珠寶檢測、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多功能的教學科研機構。
四是優化研發資源布局。圍繞新材料加工前沿領域,發展5G、芯片制造、油氣鉆探等領域用復合超硬材料及制品和關鍵裝備,加速納米聚晶金剛石、功能金剛石等制備技術攻關,擴大在電子信息、污水處理、生物醫藥及器械等領域應用,統籌資源、能源等因素,立足區域市場需求,合理布局產品產能,加快培育鉆石產業細分領域,在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上展現新作為。
(四)創新金融服務。高度重視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對產業的助推作用,規范性發展生產性融資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業務品種,利用交易市場開展標準倉單類質押業務,促進行業發展。
一是推進新材料企業倍增行動。組建專班、明確專人、制定專案,支持超硬材料企業提升產能,支持優質企業加快上市。對標我省上市企業的政策扶持措施,從資金獎補、技術研發、融資扶持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是優化產業融資環境。圍繞核心知識產權,推進科技貸款和專利抵押貸款。簡化專利評估措施,減少融資成本。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組建創新聯合體,成立人造金鋼石交易市場,促進要素流動,拓展交易空間,助力供應鏈金融等金融領域創新,加快大中小企業的聯系與互動。
三是創新保險與信托等金融手段。根據企業間的應收款狀況,推進供應鏈金融與商業保理業務,探索企業研發科技保險業務。營造好金融營商環境。做好金融服務,查處逃廢債等影響市場信用的行為。
(五)培育國內消費市場。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在珠寶市場中的鉆石消費卻遠遠比不上黃金和玉石,應大力挖掘市場潛力,用新的思路提高市場占有。
一是構建人造鉆石交易中心。依托鄭州商品交易所,對接上海國際鉆石交易中心,在鄭州構建國際性的人造金剛石和培育鉆石交易中心與交易平臺。
二是借用黃金飾品的銷售渠道。借助“周大生”“老廟黃金”“菜百黃金”等品牌銷售渠道,針對黃金首飾價格不斷上漲與培育鉆石價格不斷下降的長期趨勢,提前培育鉆石的市場營銷渠道與推廣體系。
三是推進線下門店。國內已有多個培育鉆石品牌開啟線下門店,乃至打造線下銷售網絡。比如,LightMark小白光南京、上海、南京、深圳、溫州等地開設了10家線下實體店,沃爾德旗下的Anndia珠寶在上海開設有線下實體店,中南鉆石在河南南陽也新增設了一家形象體驗店。應在省內線下培育鉆石銷售渠道,提升培育鉆石品牌影響力,形成對市場的推動效應。
(六)尋機突破國際市場。樹立全球視野,對標國際先進,把握“一路一帶”重大戰略契機,充分發揮各類出口基地的整體優勢和國際知名品牌的帶動作用。
一是主攻南亞市場。在印度及其他南亞國家利用跨境電商平臺開展培育鉆石的國際營銷活動,設計符合當地宗教文化的首飾款式,利用文化交流活動組織創意產品展會。
二是重視華人市場。用好港澳臺、日韓、新加坡“儒家文化圈”,通過華人華僑資源培育當地培育鉆石品牌合作商,融入當地婚慶風俗,重點分化和突破戴比爾斯在東亞的壟斷格局。
三是開拓新興市場。大力開拓東盟、非洲、南美、俄羅斯和中東等新興市場,探索貿易合作新模式。利用東盟國家RCEP協議原產地證明規則降低產品關稅和投資協議,引導我省培育鉆石的產業鏈境外布局和產能輸出,布局海外倉,培植本地營銷商。四是內外市場聯動。利用各類展覽交易平臺,促進國際國內市場聯動。推動企業參加各類境內外展會,通過跨境電商在境外設立國際貿易網絡,鼓勵龍頭企業自辦網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參考文獻:
[1]李利娟,張貝貝,趙興昊等.中國超硬材料行業2022年運行報告[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23(04):417-421.
[2]崔祥仁,方嘯虎,邢英.中國超硬材料高壓設備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超硬材料行業的發展道路之一[J].超硬材料工程,2021(02):39-42.
[3]孫兆達,李志宏,溫淑英.2017上半年超硬材料行業運行及進出口市場統計簡析[J].金剛石與磨料磨具工程,2017(06):1-11
[4]呂智,謝志剛,林峰等.超硬材料行業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超硬材料工程,2017(05):47-51.(本文系中心研究人員徐可博士在深入調研基礎上撰寫的調查報告)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