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8月7日報道,嘉能可首席執行官Gary Nagle發出警告,由于新增產能持續超過市場需求,鈷市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會延續至2026年,市場需要長達18到24個月的時間來逐步消化這些過剩庫存。據外媒8月7日報道,嘉能可首席執行官Gary Nagle發出警告,由于新增產能持續超過市場需求,鈷市場的供應過剩狀況可能會延續至2026年,市場需要長達18到24個月的時間來逐步消化這些過剩庫存。
回溯過去一年,鈷市場的供需失衡問題已愈發凸顯。作為全球*大的鈷生產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鈷產量激增,去年更是達到了全球總產量的77%,超過17萬噸。這一數據不僅揭示了剛果在全球鈷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也反映了鈷產量快速擴張背后的市場隱憂。隨著產量的不斷攀升,鈷價也隨之下滑,一度跌至每磅12美元左右,創下了自2016年以來的*低水平。
面對供應過剩的現狀,嘉能可等行業巨頭不得不調整策略,從囤積庫存轉向積極出售以減輕負擔。這一轉變不僅反映了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也預示著鈷市場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調整。這場調整并非一蹴而就,市場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消化過剩的庫存,并重新找到供需之間的平衡點。
與此同時,中國洛陽鉬業集團等企業在剛果的投資和擴產計劃仍在繼續推進。預計到2028年,其位于剛果的礦山鈷產量將達到約10萬噸。這一消息無疑為未來的鈷市場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盡管從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將為鈷市場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但在短期內,供應過剩的問題仍然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麥格理等機構的預測更是為市場敲響了警鐘。根據它們的分析,今年和2025年鈷市場可能會分別出現約2.4-2.8萬噸的過剩量。這一預測不僅揭示了當前市場的嚴峻形勢,也提醒市場參與者需要保持警惕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
對于整個鈷產業鏈而言,供應過剩的問題無疑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下游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利潤空間將進一步被壓縮。而上游企業則需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等方式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行業的整合和洗牌也將不可避免。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