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端機床為代表的工業母機,是國家制造業現代化的基石。9月6日,2024年“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部署動員暨啟動儀式在常州舉行。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我國已連續15年成為全球*大機床生產及消費國,但*數控機床國產化占有率不足10%。來自工信部和中國工程院的專家紛紛表示,聚焦高性能制造,成為工業母機產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江蘇是我國機床企業數量*多的省份,有義務也有能力,跟隨全國工業母機產業一道,走出一條逐高向新之路。
國內市場龐大,但“高端失守”
工業母機為何重要?
“工業母機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裝備,具有超越經濟價值的戰略地位,處于工業現代化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具有強基礎性、高復雜性、長積累性、產品多樣性等技術特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理事長、首席科學家郭東明解釋說,工業母機是集材料、力學、機械、電子、計算機等于一體的知識密集型產品,是典型的漸進式創新領域,每一代技術提升周期長達約20年。
梳理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的發展脈絡——新中國成立后就對機床行業進行了相關規劃布局。自2009年以來,我國已連續15年成為全球*大的機床生產及消費國。據vdm德國機械工業網的數據,去年,中國機床產值達253億歐元,全球占比31%;機床消費237億歐元,全球占比29%。
然而,盡管市場龐大,但國產工業母機卻長期處于“低端混戰、中端爭奪、高端失守”的窘迫局面,行業受制于人的瓶頸始終未能突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我國*數控機床國產化占有率不足10%,與之對應的便是高端機床進口量居高不下,2022年進口數控機床花費25億美元左右,出口金額則為15億元左右。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對高端數控機床的出口長期嚴格限制。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其對高精度、多軸聯動等高端機床的管控愈加嚴苛,國內被“卡脖子”的情況十分嚴峻。
“面向高端數控機床等高性能裝備產品的制造要求,單純以幾何精度為目標,已無法滿足高性能制造要求,必須尋求以性能精準保證為目標的幾何和性能一體化制造。”郭東明表示,聚焦“高性能制造”,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具體來說,材料屬性需要具備包含使用超黏、超硬、超脆等難加工材料,幾何機構需要保證結構合理性、可靠性及關鍵幾何尺寸與形位公差,使役條件則需要長久滿足復雜、極端苛刻的作業環境與工況條件,制造工藝則需要保證產品的可加工性、加工與裝配的精度與效率。
江蘇產業發達,具備“逐高”條件
9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愛派爾(常州)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鄒簡華振奮地透露:“我們剛剛扎根常州4年,就將迎來產業突破,自主研發的透平葉片五軸加工專機已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即將投產!”
鄒簡華告訴記者,透平機械(動力式流體機械)中*具技術含量和產業價值的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皇冠”,其相關的葉片制造因大功率、大扭矩、高轉速、高進給,對母機切削性能和高穩定性、高精度要求更為嚴苛,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摘下這顆明珠”。
“緊緊盯住‘卡脖子’環節,我們專注于航空發動機葉片整體解決方案。”鄒簡華介紹,企業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研發,成功突破了一批高溫合金航發葉片數控機床基礎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建立了數控裝備研發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在機床的高剛性、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比肩國際*品牌,工作效率比此前普遍使用的哈斯四軸機提升25%,而價格相比國外進口品牌則不到1/3。
鄒簡華坦言,這家創立于深圳的企業落地常州,正是看中了這里的產業生態。
江蘇是我國重要的工業母機研發和生產基地,也是我國機床企業數量*多的省份,202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母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約占全國的1/5。出口方面更是一枝獨秀,2024年上半年,江蘇省*數控機床出口量占全國40%。
“我省主動對接國家工業母機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已將工業母機納入‘1650’產業體系重點培育。”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李健介紹,去年,我省印發了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件,進一步加快推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產品推廣應用、企業梯度培育。
目前,江蘇工業母機產業鏈較為完整,擁有基礎部件、功能部件、工具附件、控制系統、整機制造和成套裝備集成等6大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涵蓋切削機床、成形機床、特種機床、增材制造裝備等4大領域,累計培育了工業母機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余家。
以常州為例,該市工業母機產業規模已超400億元,擁有埃馬克、喬治費歇爾、恒輪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西夏墅“
刀具小鎮”更是聞名全國。
可以看出,江蘇已具備*產業逐高向新的“家底”與意愿。
各方聯合攻關,尋求技術突破
那么,高性能制造之路該如何走呢?技術突破的關鍵又在哪里?
目前,行業內已經形成共識:工藝適應性、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和精度穩定性這工業母機“四性”的不足,是國產高端機床競爭力弱的主要原因。
而“四性”不足,除了外部原因,還源自一些內部因素,比如,行業層面的頂層設計、長遠規劃和宏觀調控有待完善,高端配套脫節與投入薄弱,核心技術欠缺與產品迭代滯后,創新資源分散與人才儲備不足等。
無論是從國家還是江蘇層面,“破局”的關鍵,首先還是技術創新,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環節。
“與進口機床相比,國產機床精度保持性的差距*為明顯。”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執行主任王永青在活動期間帶來了“快速測評”的解決方案——該實驗室目前正在建立基于云·邊協同的工業母機集群智能監測與運維平臺,以實現對高端機床裝備集群的遠程監測、大數據分析、智能運維等。
技術破局,需靠創新載體加持。龍城實驗室,正是常州市與大連理工大學和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合作建立的以高端機床與制造工藝技術為核心的創新平臺。
在江蘇,這樣的創新平臺不止一家。活動期間,集中展示了各平臺的*新創新成果
——
南理工研究員、工信部數控機床功能部件共性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歐屹,發布了可同時模擬多種復雜實際工況的可控加載技術,基于該技術發明的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及壽命、型面檢測等成套設備,填補了產業鏈*。
工業母機需要軟件支撐。江蘇省先進復合材料技術與裝備創新中心副總經理戴寧介紹,中心自主研制出的一套仿真軟件和cam軟件系統,可實現航空航天制造中,纖維增強復合材料路徑規劃和復合材料增材孔隙構件打印過程實時仿真預測,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提供軟件支撐……
工信部工業裝備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透露,“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今年已率先啟動,預計通過3年時間,再結一批“創新果”。
加強供需適配,加速自主升級
除了技術突破,以重點領域用戶工藝需求為牽引,加大力度促進工業母機供需雙方結對攻關,促進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也是破除國外封鎖、推動高端機床裝備從“能用”到“耐用”再到“好用”的另一條升級路徑。
對于需求方來說,非常愿意應用自主設備。“齒軸倒角機床對比人工打磨倒角具有降低人員勞動強度、產品倒角形態一致和隔絕環境危害等優點,因此我們需求實現倒角機械化和自動化。” 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總監朱百智坦言,相較國外高額的技術費用和“強硬”零部件換代要求,國內企業更愿意使用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方案。
通過集中有限資源,對航空、航天、航發、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率先進行突破,有的放矢加強供需對接,也成為各地著力的重點。
位于常州的長青科技是從事輕量化復合材料開發與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軌道交通車輛內飾和建筑內外裝飾提供配套產品。近段時間,隨著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的持續回暖,公司接了不少國內外復雜形狀產品的加工訂單,但生產裝備隨之出現缺口,企業急需購買一臺更高精度的五軸工業母機。在當地工信部門牽線搭橋下,企業通過供需清單進行索引,很快找到一家自主品牌生產企業。
對于供給方而言,通過“結對”適配,對傳統工藝進行精準高效改型,既節約了成本,訂單也明顯增加了。江蘇德速智能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云昀透露:“公司訂單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多。”
以需促供、以供適需。會上發布的產需清單中包含了2000多個供給和需求的項目。供給清單包括重點工業母機企業、供給能力和產品、應用場景等內容。需求清單包括重點用戶企業、需求技術和產品、應用場景等。
產業發展需要形成更統一和強有力的生態。會上,35家單位共同發起《共促“工業母機+”百行萬企應用發展倡議》,從強化結對攻關、強化技術供給、強化需求牽引、強化交流合作、強化金融支持、強化行業自律六個方面凝聚發展共識,加速構建工業母機應用生態共同體。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的大背景下,加上持續三年多的“工業母機+”產需對接活動,預計行業整體將新增千億元級的市場需求。
郭東明建議,根據區域產業優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導企業發展方向,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企業賽道明確的工業母機產業集群,推動我國工業母機產業真正成為“世界*”。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