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結構向“新”,進入加速度
據央視新聞10月27日消息,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培育421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成超過一萬家省級智能工廠,中國“燈塔工廠”總數達到72家,占全球總數的42%。同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的增加值能耗持續下降,展現出我國產業結構正變得更加“新”、“綠”與“智能”。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是無數企業與地區不斷探索與創新的結果,河南省在超硬材料領域的突破便是其中的典型例證。
02、不斷探索,逐步闖關
不久前,一條年產70萬克拉功能性金剛石的生產線在鄭州正式投入規模生產。這條生產線不僅提升了單晶金剛石的品質,還成功將其應用領域拓展至半導體等高端行業。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肖華表示:“這一舉措旨在幫助我們迅速占領光學、熱學以及半導體等廣闊市場。在這個領域,技術一旦落后一步,市場機遇就可能錯失十步。”
金剛石被譽為“工業的牙齒”,在深地鉆探、航空航天以及芯片制造等關鍵領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河南作為全球金剛石單晶產量約70%的產地,已形成了全國*的全產業鏈超硬材料產業集群。
然而,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材料工業處處長楊勇指出,盡管產量*,但高端制品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僅占20%。部分上中游產品以低價出口國外,經過加工成為高端產品后再高價回流至國內,進口價格甚至達到出口價格的6至20倍。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河南企業必須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尋找產業的新出路。隨著集成電路產業的蓬勃發展,金剛石已成為備受矚目的半導體材料之一。國際上對金剛石材料,尤其是用于“第四代半導體”的金剛石材料實施出口管制,試圖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面對這一挑戰,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自研設備,實現了生產裝備的全面國產化,并計劃達到1000臺的規模。
這一突破并非易事。在基礎研究、生產批量化等方面,企業面臨著一系列難題。為此,河南省政府在省級層面組建了創新聯合體,吸引科研院所的核心力量與企業共同攻克難關。鄭州大學金剛石光電材料與器件實驗室博士林超男表示:“雖然實驗室環境下的研究成果已經很好,但將單臺設備擴展到100臺設備時,會遇到許多實驗室中未曾遇到的問題。我們需要一步一步去克服這些困難。”
03、瞄準方向,做大做強
為了進一步推動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河南省還出臺了發展超硬材料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旨在通過工具、光學、電子、裝備等五個方向的做強做大,力爭到2025年使超硬材料產業鏈規模達到1000億元左右。
河南金剛石等超硬材料產業的突破,不僅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也是我國產業邁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一步。
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不代表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的觀點。中國硬質合金商務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據此投資,風險自擔。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愿在本網發布,請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本網聯系。